新聞摘要:達州開江:“小驛站”促進城市溫度“大提升”
三月春光無限好,桃紅柳綠迎風笑,在這個溫暖的季節,一座“暖心驛站”攜帶濃濃暖意,在開江縣橄欖廣場的桃花樹旁正式開放了。
占地50余平米,坐落于人來人往的橄欖廣場,這座新落成的“暖心驛站”成為開江縣城嶄新的紅色地標,引得不少群眾駐足一探究竟。開江縣淙城街道橄欖社區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秉承“組織起來、文明起來、共享起來”的理念,精心打造黨群暖心驛站,著力構建完善親民化辦公、零距離服務、跨區域辦事、全天候運行的社區服務體系,實現“群眾需求”和“服務資源”精準對接,不斷提升轄區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創新思維探索服務新模式
“這個‘暖心驛站’是我們著力深化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的一個創新之舉,年前多方籌備,年初開始馬不停蹄地打造,現在正式投入使用,打通了社區黨組織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開江縣淙城街道橄欖社區書記鄧宏儒介紹道。
橄欖社區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聯系群眾的紐帶作用,率先以“社會資本+自籌資金+財政補助”相結合的方式,成功引進1家個體經營戶,按照“黨委領導、社會參與、黨群共建”的模式,打造環境更親民、服務更貼心、辦事更便捷的多功能黨群服務中心,讓“機關式”便民服務廳轉變為“暖心驛站”,進一步拉近了黨群關系。“暖心驛站”突破固有模式,依托社區力量,實行“市場化+公益性”運營模式,組建由社區、愛心企業、群眾代表和縣級相關部門組成的“暖心驛站”管委會,通過共建單位支持、愛心企業幫扶、志愿服務等公益手段進行運營,共同參與驛站建設管理,為群眾提供最為細致周到的貼心服務。
陣地前移提升服務新內涵
“干活累了,我們就來這里坐到休息哈再出去,還能在這兒熱熱飯、喝點水、吹哈空調,這里修得這么好,我開始還以為要收錢就不敢進來,結果他們工作人員蠻熱情地喊我進來休息,說這里都是免費的。”環衛工人張婆婆在“暖心驛站”內一邊休息一邊滿足地說。
一座城市從來不只是鋼筋水泥的建筑森林,更是人們的寓心之所,“暖心驛站”旨在做到一個小驛站溫暖一座城。“暖心驛站”內部按照經濟功能區、服務群眾區、群眾休閑區3個“三分之一”布局,經濟功能區由商戶獨立經營,余下區域以“服務從心開始共享城市溫度”為主題,打造集成式共享空間。服務群眾區按照“便捷化、智能化、集成化”服務理念,采取“線上辦理+線下服務”相結合的方式,將街道權限范圍內的部分政務服務、便民服務事項下沉到“暖心驛站”,現場設置政務服務綜合窗口,包括衛健服務、醫療保障、民政、殘障、退役軍人、勞動保障等代辦事項可實現全覆蓋、一站式、跨區域辦理,讓群眾體會到“家”的溫馨。群眾休閑區配備有空調、沙發、微波爐、應急藥箱、雨傘雨具、家用小工具等人性化便民設施,免費為市民提供“冷可取暖、熱可納涼、渴可喝水、急可如廁、累可歇腳、傷可用藥”的便捷貼心服務。還設有閱讀區,紅色經典讀物、黨建讀本、保健養生、法律知識等報刊雜志以及書桌、茶水、多孔充電器、WIFI一應俱全,免費讓群眾享受舒心閱讀的樂趣,讓“暖心驛站”集宣傳文化、黨員教育、科學普及、普法教育等功能于一體,不斷豐富“暖心驛站”內涵。
貼近群眾打通服務新渠道
“聽到小區里的人說這里在搞免費體檢我就過來了!我高血壓好多年了,隔些天就要跑一趟醫院檢查,現在好了,可以直接就在這里做檢查了,不跑路了還不花錢!”家住橄欖廣場的陳大爺體會到家門口的貼心服務后高興地說道。
“暖心驛站”實行365天全天候服務,日常的服務時間分夏冬兩季分別延伸至夜間8時、9時,每日實行由“社區工作人員+‘雙報到’黨員+社會志愿者”聯合值守模式,為群眾提供全方位的周到服務,最大限度為群眾辦事提供便利。同時,“暖心驛站”還將社區的開心購“橄欖配送”服務進行升級打造,引入更多本地特色優質的“米面糧油醬醋茶”、雞鴨鮮果等農副產品入駐,通過開通網絡訂購平臺,充分發揮網格員作用,調動黨員干部積極性和工作熱情,進一步增強配送力量,將驛站功能延伸到基層各領域,既方便城區居民購買生活物資,又為鄉村振興企業拓寬銷售渠道,延伸宣傳平臺。此外,根據群眾需要,“暖心驛站”還適時組織本地的行業專家能手開展義診、義剪、廣場舞教學、心理咨詢、授課、愛心捐助等形式多樣的公益性文體活動,不斷豐富群眾的生活,使越來越多的群眾從中受益。
據了解,為切實推動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走深走實,開江縣堅持發揮黨建引領作用,聚焦增強服務能力,不斷完善便民服務體系,打通服務邊界,著力解決基層群眾辦事“路遠樓高”的難題,更多的“暖心驛站”及便民利民舉措將逐漸在開江落地生根,越來越多的群眾將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