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線路:城區出發→金馬山公園→文筆塔
時間:2015-03-26 17:01:00 來源:開江網 作者:開江網
城區出發→
金馬山公園→
金馬山地處城郊結合部,縣委、縣政府順應群眾愿望,通過對原荒山荒坡的有效治理,建成了總面積約243公頃的金馬山群眾休閑公園。
公園布局為“11123”結構,即一個主出入口,一條主游道(長約3.2km),一個休閑服務區;兩個核心景觀(金馬遺址、文筆塔);三個休閑接待服務點(桃花源、金馬兒、松林坡)。工程總投資2800余萬元。已完成投資1600余萬元,建成城區通往公園的水泥道路800米,休閑廣場2688平方米,登山步道人行梯650米,金馬雕塑一座,藝術墻一座,公園廁所一座,長1980米,寬1.5米的金馬遺址至黑寶塔休閑生態步游道;在原山坪塘基礎上進行設計打造的水體景觀分為山荷花塘和垂釣中心兩部分,工程總投資140多萬,工程建成后,水深5米左右,荷塘和垂釣中心的水面達到2000m2左右,蓄水量將達3000余立方米,建閘閥式放水設施。目前,金馬山公園已成為市民郊游、登山、聚會、休閑的首選之地,日接待近萬人次。
文筆塔
屹立于縣城南6公里的明月壩美女峰頂,始建于明朝,清朝嘉慶二十一年(1817年)進行維修,2002年縣政府再次進行維修。文筆塔四周松柏掩映,巍然雄峙,直插天際,因其塔形如一柄巨大的毛筆,所以取名為“文筆塔”,俗稱“黑寶塔”,為古新寧縣“八景之一”。
據傳,清嘉慶二十一年,江南通州舉人李寶曾任新寧知縣,他上任不久,便擬出一些詩題,號全縣舉貢生童按期完卷,齊赴禮房交納,以評定優劣,選拔真才。然而能如期交卷者卻寥寥無幾。李知縣察知新寧縣甲科寥落、吟誦聲稀,恐少識字之民,故賞序讀書之士。于是,他一面勸勉鄉紳籌資辦學,一面四出察勘本境龍脈地形。發現城南文山缺一主頂峻峰,故于此建塔,以斗筆造型,為振興人文之兆。塔建成后,新寧縣文風大盛,濟世之才,甲于川東。有《登文筆塔》詩寫道:塔峰若鋏出 高聳入云端 登臨無人會 松柏映蒼山。